评论:

  • 翁古韵 4小时前 :

    唉,如今和豆瓣品味有差异了。挺喜欢的。我自己都想写这样的本子。

  • 甲代卉 8小时前 :

    情怀还情怀,但是1969年的电影和黑白电视机有这么高清的画质?我是不信。

  • 行语柳 1小时前 :

    题材内容确实让人想起《罗马》,但格局和诗意差太多,不是精巧的构图设计可以填补的

  • 柏泽 4小时前 :

    肯尼斯布拉纳的舞台剧调度。小孩的表演很讨喜。

  • 濮瑞彩 7小时前 :

    导演是不是想拍《乔乔兔》版《罗马》,这精心设计的构图镜头时刻提醒我是多么刻意;竟然镜头都精心设计了,叙事能不能精心设计下,整个叙事就是想一出就一出,完全没啥逻辑。动不动就bgm狂轰乱炸,导演我不想知道你的歌单。

  • 轩运 7小时前 :

    黑白+故乡家庭记忆+暴乱,低配版《罗马》罢了,不过有些诙谐的对话还挺有意思。

  • 阚玉华 4小时前 :

    最后半小时哭得我 [苦涩]

  • 灵雅 9小时前 :

    贝尔法斯特是我印象里很喜欢的一个城市,由此通过对这个电影的兴趣。背景是1968的北爱尔兰内战,关于新教徒和天主教徒。虽然对此段历史不大了解,但这个背景下所发生的故事给电影带来了一种漂泊感。

  • 海杰 3小时前 :

    加入了新队员,升级了装备,看来玩具也该更新一波了,😄

  • 祢驰颖 0小时前 :

    大背景、小人物、童年视角和乡愁的老配方,那场骚乱更像是强加的戏剧动力,个体裹挟其中的层次处理得简单又混乱。比较真诚动人的是小男孩一家人相处的点滴,电影里的牛仔主持公正,飞车渡过难关,现实中离开的和留下的都是时代洪流里的浮木。孩子关心的本该是座位的远近,要做的选择确实海的这边和那边。

  • 针凡阳 7小时前 :

    How lucky he was.

  • 运家 2小时前 :

    那个时代的无数爱尔兰人选择来了南半球,如今和我坐在同一个影厅里看60年代的他们的家乡。

  • 祁芙华 8小时前 :

    剧情好幼稚,但是汪汪就是可爱呀~就冲毛茸茸的爪爪和耳朵也要好评

  • 玥怡 3小时前 :

    母亲的演员演得极好,在面临生活变迁时流露出来的细腻情感,脆弱,坚强,对待孩子的三观正直都令人动容。“你给他们准备了花园,可是在贝尔法斯特他们可以在街上玩儿,所有人都爱他们照顾他们,而当我们漂洋过海,别人会看不起我们甚至嘲笑我们的口音。”肯尼思导演不忘用一个特写镜头告诉我们他爱阿加莎,对,东方快车和尼罗河我翻拍了,他是典型的要圆梦的导演。片子成色不算太好但是每一个曾经漂洋过海的人都能懂。

  • 赧从蕾 2小时前 :

    go

  • 柏嘉 1小时前 :

    虽然零碎,但看得出所有那些细节都源自极其私人且真实的时代记忆。可惜最后商店骚乱和酒吧歌舞这两场戏安排得太突兀了,折损了整个故事的质感。

  • 蔺若彤 3小时前 :

    那个时代的无数爱尔兰人选择来了南半球,如今和我坐在同一个影厅里看60年代的他们的家乡。

  • 诗凝思 4小时前 :

    真就是奥斯卡命题作文呀。。。艺术层面远输《罗马》(好像没什么拍成黑白片的必要),搭景拍摄的痕迹太重,情节上的设计感也比较强,但作为私人回忆来说,家庭的部分写得还蛮动人的(爷爷奶奶都演的很好),也挺喜欢埋进来的一点电影&戏剧的点。

  • 蹇赞怡 6小时前 :

    大背景、小人物、童年视角和乡愁的老配方,那场骚乱更像是强加的戏剧动力,个体裹挟其中的层次处理得简单又混乱。比较真诚动人的是小男孩一家人相处的点滴,电影里的牛仔主持公正,飞车渡过难关,现实中离开的和留下的都是时代洪流里的浮木。孩子关心的本该是座位的远近,要做的选择确实海的这边和那边。

  • 鱼丹烟 6小时前 :

    本反贼很可以共情爱尔兰新教徒的故土难离,i fucking hate and love this land.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